文章发表于2023-05-25 15:58:05,归属【企业管理】分类,已有832人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小编梳理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分析指出了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中小企业做好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建议。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加速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1990年代初期至2000年代初期: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较浅,很少有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国内外的信息化技术也尚处于初级阶段。然而,一些领先的企业开始采取信息化手段来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比如1994年,华为公司开始推行ERP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003年,联想集团全面启动信息化改造,实现了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智能化。
2、200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初期:加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随着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各种相关机构的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内外的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大量中小企业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例如,2006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企业信息化推进行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2007年,一汽集团启动信息化提升工程,对全国的200余家分支机构实施ERP系统,显著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3、2010年代中期至今:深入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国家推出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信息化技术迎来了新一轮变革,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例如,2014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2019年,上海临港集团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了数字化供应链和智能化仓储等目标。此外,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并主动采取信息化手段来应对挑战。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本身和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益处。从宏观层面来说,首先,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其次,推动产业升级。信息化管理可以推动各行业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信息化技术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领域之一,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从微观层面来说,首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其次,提高企业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快捷、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可以全面、系统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作为中小企业,其特点是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和人力资源相对有限、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因此,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中小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信息化意识:中小企业需要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引导员工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信息化系统:中小企业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系统,不需要盲目追求高端技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信息化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
3、统一信息化标准:中小企业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信息化标准,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提高信息共享与协作效率。
4、培训员工:中小企业在推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员工使用各类信息化工具,提高员工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工作。
5. 保障信息安全: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包括数据备份、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企业信息安全意识,采取措施防范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加密重要数据,备份重要文件,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6、引入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灵活、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服务,同时,云计算模式下企业无需大量投资购买硬件设备,只需要按需付费即可享受先进的信息化服务。
中小企业在做好信息化管理方面需要注重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同时,在信息化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反馈和改进,优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化运营效率和水平。